加盟项目条件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来源:北京商报 商业那点事儿 初代网红餐厅绿茶的上市之路足够称得上“坎坷”。 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餐饮企业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的上市状态再次变为“失效”,而这已经是绿茶第三次递表后招股书失效。 绿茶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21年3月,绿茶首次递交招股书,但被指出中文版招股书存在多处信息错误,包括财务单位矛盾,将“流动负债总额”写成了“流动资产总额”等。当年9月,绿茶首次递交的招股书失效。10月,绿茶更新了招股书并于今年3月成功通过聆讯,但4月7日股书再次失效。次日,绿茶第三次递交招股书,并于三天之后通过聆讯,时隔近6个月后再次失效。 虽然“失效”是港交所的正常机制,只需要发行人在“失效”后的3个月内补充最新财务资料,便可继续上市流程。但对于绿茶来说,上市不顺背后的原因可能还是和业绩有关。 根据招股书显示,餐厅经营是绿茶收入的主要来源。受旗下餐厅网络快速扩张的推动,绿茶的收入从2018年的13.12亿元增至2019年的17.37亿元,同比上升32.4%;利润也从4440.1万元增长到1.06亿元。2020年,绿茶由盈转亏,一年亏损5526.2万元,收入同比减少9.6%至15.7亿元,仅广东地区收入同比增长8.7%,其余地区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2021年,绿茶收入为22.93亿元,净利润1.14亿元。 不难看出,近三年来,绿茶餐厅的经营状况起伏较大,未来增长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发行条件不被看好。 作为初代网红餐厅,绿茶曾是业内热议的经典案例。创始人王勤松与路长梅发现融合菜更受欢迎,于是在他们杭州西湖边的青年旅舍推出烤鸡、火焰虾等一系列新式融合菜,备受好评,以至于慕名而来的食客比住客还多,于是,2008年,第一家绿茶餐厅诞生。 在当时,融合菜的概念还很新鲜,而且出身于青年旅舍的绿茶餐厅物美价廉,人均消费只有60元,“爆款+平价”模式一下子就让绿茶打响知名度,迅速获得超高人气。2014年的时候,想去绿茶吃个饭,排队一两小时等位很常见。 有消费者回忆,巅峰时期的绿茶餐厅好吃又实惠。绿茶烤鸡、绿茶葱香烤肉、龙井虾仁、江南绿茶饼、面包诱惑.....这些招牌菜几乎桌桌必点,很多年轻人的聚会首选都在绿茶。不过,随着新晋网红餐厅越来越多,绿茶餐厅也很快过气,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从巅峰到平淡,绿茶也在求变。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绿茶每年都会推出一定量的新菜品,2020年及2021年绿茶分别推出了147道及178道新菜品,但这些新菜并没有形成口碑,大众点评网站上,绿茶最受消费者推崇的菜品,依然是其刚创立时就推出的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石锅豆腐等。 尽管2021年扭亏为盈,但绿茶餐厅的翻台率并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绿茶的翻台率分别为3.48次/日、3.34次/日、2.62次/日、3.23次/日,2021年之前已连续两年下滑。 翻台率下滑背后,疫情其实只占了一小部分原因,更大一部分是因为消费者对绿茶已经不买账了。 有分析认为,一方面,人们对餐饮的追求重新走向了精细化。相比于定位不精准的绿茶,人们更愿意去专业地道的地方菜馆专心品尝地方菜。 也有声音指出,作为融合餐厅的绿茶,其菜单是将各个地方的特色菜拼凑起来的“大杂烩”,并没有自己的原创。招牌之一“面包诱惑”实际上和粤菜里的西多士如出一辙,如今港式餐厅遍地都是,它们的做法和味道也会更地道。 面对这些年营业额、客流量以及翻台率下滑的窘境,绿茶也在不断想对策来解决。比如绿茶曾经试行过多品牌战略,但并未成功。2014年和2015年,绿茶曾开出西餐品牌Playking和东北炖菜品牌“关东造”,但这两个品牌都已经关闭。目前,绿茶旗下的餐饮品牌仅有绿茶餐厅一个。 这次招股书中,绿茶还提到,要在一线城市继续扩张小餐厅来扩大翻台率,在低线城市开设大餐厅来为更多人服务,并且打算利用这次IPO募资约1.5亿美元扩张门店,同时,要在2022年-2024年新开75-100家门店。 业内人士认为,绿茶餐厅盈利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其餐品和经营模式失去兴趣而非餐厅数量。在主要问题还没解决之前,盲目扩张门店,加上更贵的租金、人力等成本,很有可能和海底捞一样。 中式餐饮赛道竞争加剧,年轻消费者口味快速更迭的当下,众多更具特色、更新潮的创新餐厅纷纷崛起。相比于扩张门店来试图用规模取胜,作为一家老品牌,绿茶更应适应新时代,讲出新故事,才能重新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 责任编辑:李墨轩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