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支付宝或微信,进入蚂蚁保或微保,综合评估健康、财产状况,借助智能工具拆解分析保险产品信息和理赔条款,最后确认投保人信息,完成线上付费与投保。 这是近年来,中国保险消费主力——80、90后以及00后年轻人最新潮、最流行的购险方式。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从投前到投后,互联网保险代销平台都没有强行推送硬广告,而是以柔性亲和的方式帮助用户理解保险,为其提供专业、个性化的产品配置策略和智能解析工具。 凭借着渠道与服务创新,蚂蚁保、微保们实现了指数级增长,它们已经成长为中国保险行业的重要一极。 蚂蚁保平台在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个月间,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高达518亿元,微保平台同年8月的活跃用户规模超过8000万。 但随着流量红利消逝,《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草莽时代很快终结。互联网保险代销随即转换到以“留量”、深服务为核心命题的新竞争阶段。 围绕这一行业趋势,懂财帝深入变革“风暴眼”,选取蚂蚁保、微保、水滴保、慧择作为样本分析标的,将尝试解答: 1 | 互联网保险代销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2 | 互联网代销平台如何满足新客户群体的购险需求? 3 | 竞争下半场,互联网保险代销平台如何突围破局? 4 | 互联网保险代销未来的发展趋势与风险。 传统保险「高光消退」 根据《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可以(1)代理销售保险产品;(2)代理收取保险费;(3)代理相关保险业务的损失勘查和理赔;(4)经营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换言之,互联网保险代销平台不能开发保险产品,其核心价值是渠道与场景。 对于传统保险公司而言,渠道就是生命线。安信证券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提到,“渠道之重,重于泰山。金融机构无论如何强调渠道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但研报也显示,大多数传统保险公司直到2017年才开始重点布局To C渠道。因为此前,在线下保险代理人“人海战术”驱动下,保险行业实现了超速增长。 2017年9月是转折点。受原保监会发布134号文影响,粗放的人力扩张模式陷入瓶颈。 据中国平安2018年披露的财务数据,报告期内,寿险及健康险NBV(新业务价值)增速为7.3%,而代理人渠道NBV增速仅为5.9%,旗下130余万保险代理人的人均NBV仅同比增长1.1%,拖累业绩增长。 与此同时,80、90后年轻人加速崛起,取代60、70后成为了中国保险消费的主力军。据复旦大学与平安人寿联合调研数据,2019年,80、90后新增保单占比已达48.9%。 国际信用卡收单 国际支付 但80、90后年轻群体并不喜欢被营销、被打扰,也不喜欢繁琐的保险条文。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更青睐线上化的交流方式和互联网购险渠道。另外,他们还期待个性化的保险产品与智能化服务。 新客户需求不断涌现,缺乏互联网渠道、场景和思维的传统保险公司却难以承接。即便头部险企“重仓”数字化转型,但其线上触达客户的能力仍远逊于互联网保险代销平台。 截至今年6月底,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已超过2.2亿。但蚂蚁保背靠支付宝,潜在用户规模超10亿;微保背后的微信,月活近13亿;水滴保背后的水滴公司注册用户规模也已超过6亿。 流量场景方面,平安集团主要聚焦于保险、银行等金融场景,旗下汽车之家覆盖了交通出行场景,平安好医生覆盖了医疗健康场景。 但相比之下,蚂蚁保、微保间接覆盖的流量场景明显更为丰富多元,水滴保覆盖的场景更为垂直。 互联网时代,渠道场景为王。 为了保住渠道生命线,传统险企们纷纷“牵手”蚂蚁保、微保、水滴保等持牌的To C流量平台,以期提升获客及触客效率。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